优发网站是多少专注外加热回转窑、三炭(炭、炭黑、活性炭)设备以及大型回转窑制作
语言选择:繁體中文   ENGLISH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跃上新台阶 奋进新航程——透视2024年中国经济成绩单

来源:优发网站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5-03-08 14:52:56

细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达1349084亿元,同比增长5%。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体量,经济提高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航船无惧风雨、劈波斩浪,沿着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航道稳健前行,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游客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游玩(2024年2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2024年,我们国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48.8万亿元和51.4万亿元,内需主动力作用持续发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9.2万亿元和76.6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全年超过16亿部,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这是广州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的全自动化轮胎安装工作站(2024年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我国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了新的台阶。”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17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抗风险能力更强,为全球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环顾外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动能偏弱,地理政治学冲突此起彼伏,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着眼内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部分公司制作经营困难较多。

  多重复杂挑战下,从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到二、三季度下行压力增大,再到四季度回升势头增强,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前高、中低、后扬”的曲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种植户在黑龙江北大荒集团梧桐河农场有限公司晒场整理稻谷堆(2024年10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首次站上了1.4万亿斤的新台阶,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工业生产增势较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升到16.3%、34.6%,比上年分别提高0.6和1.0个百分点。

  工作人员在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制管作业车间调试数控切板机(2024年10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服务业持续增长,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9%、10.4%、7.0%、6.4%、5.6%、5.5%。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升至56.7%,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保持就业和物价稳定是经济运行平稳的重要标志。202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呈现小幅上涨态势;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条件下,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很不容易。”康义说,这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真实写照,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去年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外发布,到7月加力支持“两新”政策的出台,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这类的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不仅激发了消费新动能,也带动了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

  “两重”“两新”,是去年政策“组合拳”助推经济回升向好的生动缩影。面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挑战,党中央沉着应变、科学决策,尤其在二、三季度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加大背景下,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降准、降息,降低住房贷款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组织并且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加快违规收费退费进度;亮出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

  随着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的协同发力、更加给力,不少经济指标回升向好,社会信心有效提振。

  2024年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8%,比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比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三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实现正增长;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成交金额分别比三季度增长1.1倍、1.6倍。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发展活力、扩大了市场需求、拉动了公司制作、提升了市场活跃度、增强了发展信心,对四季度经济回升和全年目标顺利实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康义说。

  细看这份中国经济年报,一组组数据,勾勒出中国经济结构向优、动能向新的轨迹——

  这是靠泊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2024年11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不断刷新中国科技的新高度。2024年,我国全世界创新指数排名升到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基础研究经费增长10.5%,占R&D经费比重为6.91%。

  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双足机器人SA01的行走能力(2024年11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积厚成势。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施制造业增加值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以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起的产业发展态势向好,产业体系的新支柱正在逐步形成。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焕发新生机。2024年,我国快速推进工业领域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制造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的增速。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规模以上工业的主要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均比上年会降低,清洁能源发电占比逐步的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加快。

  运营时速400公里的CR450AF(右)、CR450BF动车组样车在北京亮相(2024年12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24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3%,比2023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尽管2024年的数字经济核算结果未出,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31.8%,比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9.9%,比2022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024年数字化的经济的占比还会提高,数字化的经济慢慢的变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康义说。

  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2024年,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9%,数字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

  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持续发展,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11月末,我国的5G基站数达到419万个;“东数西算”的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正式投入商用,搭起了高速算力通道。

  直面风雨,创新不辍。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在科技创新中持续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2024年四季度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持续位于50%以上的景气区间。12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3.3%、57.6%,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

  尽管2025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加深,但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势也没有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发展的“时”和“势”依然占优。

  “我们对中国2025年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康义说,随着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壮大、一揽子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相关改革举措稳步落地,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有基础、有动能、有支撑、有活力。

  这是在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拍摄的整装待发的汽车(2024年11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看基础,2024年,我国每天生产8万多辆汽车、340万台智能手机,超过4.7亿件快递在寄送……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大,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这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本依托和基础。

  看动能,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比上年末提高了0.84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重庆市江北区北滨一路一家4S店的工作人员为消费者介绍购车补贴相关政策(2024年10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看支撑,一揽子政策效果将不断显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把脉开方,为2025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一家托育中心,老师带孩子们体验劳动课程(2024年12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看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改革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针对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和外部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随着相关改革举措稳步落地,将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经济活力。

  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1月7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对外发布,同一天,《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外发布……

  居民在西安市未央区凤凰城社区养老服务站上手鼓课(2024年11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新年伊始,一系列重磅政策文件接连出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更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方面瞄准目标、狠抓落实,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将全面落地见效,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更强活力。我国宏观调控经验丰富,企业敢闯敢拼,人民群众勤劳智慧,这些都增强了我们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康义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 王冠华: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1.6个百分点,比上个季度提高了0.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 王冠华:展望2025年,经济运行中有压力,有挑战,但是也有支撑,有信心。[详细]

  用朱砂为舞狮点睛,象征唤醒狮子,赋予其新生;揭红纸拓印“福”字;穿上戏服体验邕剧独特韵味……中国农历春节临近,参加“世界市长对话·南宁”活动的外宾们,在广西南宁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感受中国新春民俗,探寻年味。[详细]

  134.9万亿元,这是刚刚公布的中国2024年GDP,经济总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体量规模上看,134.9万亿元大致相当于4.1个德国,4.5个日本,4.9个印度。这一年,中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4万亿斤,“舌尖上的中国”滋味更多,粮食安全更有底气。[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